山西中土古典>奇幻玄幻>我不是东亚病夫 > 第86章 南开学子(求推荐票)
    对于陈强来说,睡觉就是进入到训练空间里训练,陈强宁愿选择走水路,这样也可以在途中进行训练。

    抵达天津以后,陈强直奔南开大学。

    此时南开大学还是私立的,当年张伯苓先生为了筹办南开大学,四处募捐,甚至得到了一个“化缘和尚”的外号。

    南开大学的学生数量并不多,只有三四百人,可师资力量却非常雄厚,全校教职员有近百人,而且学校设有研究生教育,可以说是当时的一所研究性质的大学。

    而且由于校长张伯苓很重视体育教育,所以南开大学设有一个很大的运动场,虽然谈不上高端,但也是设施完备。

    陈强报道以后,住进了南开大学的宿舍,然后被安排在了南开大学的预科班。

    预科班是西方国家高等院校在十八世纪时星期的一种教育制度,解放前的国内的大学,也在实行一年预科的制度。像是北大、清华等名校,都有预科班。

    当时有很多的民国大牛,也都上过预科班,特别是那种接受旧式教育的人,比如读私塾的,读旧学堂的,为了能够适应西方传来的新式教育,都会先从预科班读起。

    陈强算是特招生,按照学校的安排,先读一年的预科,一年后参加考试,然后再根据考试的成绩报考相关的专业。

    陈强并不打算再等一年,现在是六月份,等到八月底九月初的时候,预科班就会举行考试,陈强觉得自己突击学习两个多月,应该能通过预科班的考试。

    于是陈强找来了课本,还找来了过去的预科班考试试题,开始进行考前的冲刺。

    陈强曾经是体育大学的教授,能够成为教授的,肯定都是善于学习的人,无论是死记硬背也好,举一反三也好,都要胜于普通人。

    就算是体育大学,也用不着教授去上赛场比赛或者训练,劳动筋骨的体力活是运动员和教练的事情,教授主要还是教学和搞科研。

    陈强并不担心自己的学习能力,再加上前世的知识储备,陈强通过两个多月的冲刺学习,通过预科班的考试。

    根据教育部制定规范,当时考大学主要考七个科目,首先是公民科目,这类似于后世的思想政治。然后是国文、英语和数学,也就是语数英三大主科。之后还有中外史地、理化、生物。科目设置和现代差不多。如果要是报考艺术类专业学科的话,还要考素描、绘画、雕塑、乐器等课程。

    陈强看了一下历年的试题,公民科目的考试,都是一些死记硬背的东西,像是总理遗言、还有一些纲领性质的东西,都是固定答案,背下来就能过。

    国文试题也不算难,五四运动以后已经推行了白话文,所以考题也都是以白话文为主,作文题目是文言文白话文均可。当然也有一些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的题目。除此之外像是解释成语,或者给一段话加标点符号,也是必考的题型。

    数学考试对于陈强来说是比较简单的,考试内容局限在初等代数、解析几何和三角函数的范围内,没有高等代数和微积分,这难度一下子降低了许多。

    至于英语,陈强压根就不用去复习。不过英语不仅仅是出现在英文考卷里,像是历史和地理的试题,也会用英文出题。